首頁 常會特稿
常會特稿
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議題 (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民主、和平、新希望)  
發佈日期:2005/08/22  文章點閱率:1583  
page image

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議題
中國國民黨政策綱領
︱民主、和平、新希望
前 言
中國國民黨奉行三民主義,創建中華民國,矢志將我國建設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自建黨、建國以來,本黨始終致力實現總理理想,捍衛國家主權、落實族群平等、推行民主憲政、發展國民經濟、增進人民福祉。

在本黨執政時期,歷任領導人與無數黨員同志,結合民眾力量對日抗戰、光復臺灣及澎湖失土,更在過去六十年間,有效防衛臺灣安全,維護台海和平,建設臺灣成為現代化的繁榮寶島,締造了臺灣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然而,長期執政,使得本黨的改革跟不上社會的變遷,並且與時代的脈動產生了落差,導致公元二○○○年的落敗,失去了執政權。

自本黨在野以來,我們深切反省、積極改造,斬斷黑金,落實黨內民主,擴大合作,促進團結,並盡力弭平社會傷痕,修補以往在公義、組織及理念上出現的斷層,至今仍堅定不移地往改革之路邁進,期盼能在未來實現民主、均富、統一的理想。我們堅信:改變才有希望、團結才有力量,我們要堅持改革,團結向前!重行執政,點燃臺灣的新希望!

民進黨假借改革、民主之名取得政權,然執政之後卻玩法弄權,違背憲政精神;治國無能,政策搖擺不定;操弄民粹,激化族群對立;造假舞弊,破壞選舉公正,致使政局動盪、經濟蕭條、貧富失衡、失業增加、治安惡化、族群撕裂。兩岸關係在惡意操弄之下,雪上加霜,停滯不前。國家發展不進反退。從宏觀及發展的角度審視當前臺灣所面臨的困境,我們必須誠懇地指出:
在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政府以對抗、抵制的冷戰思維,致使兩岸關係惡化。但人類歷史的潮流原本就是追求和平穩定與富足康樂,在今日「全球治理」的新時代,更強調對話、和解與互助、合作。基此,本黨秉持「以促進和平取代敵我對抗」、「以積極交往取代消極抵制」和「平衡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的新思維,由連戰主席率團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為使兩岸「化刀劍為犁鋤」、「化干戈為玉帛」而努力。本黨反對台獨、反對一國兩制,主張回歸九二共識重啟兩岸會談,並且以連戰主席和平之旅所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為基礎,擱置政治爭議,推動簽訂和平協定,致力經貿合作。在兩岸對等雙贏的和諧關係中,護衛中華民國主權,並壯大臺灣實力。

在民主政治方面,民進黨執政後,竟玩弄權勢,踐踏社會正義與選舉公平;民粹獨裁,戕害新聞自由,致使臺灣民主倒退;撕裂族群情感,破壞族群和諧。對此,我們必須落實制衡監督,鞏固民主憲政;堅守法治秩序,捍衛言論自由,維護公平正義;團結社會力量,消除族群偏見。本黨主張尊重憲政體制,落實國會改革與司法改革,並保護少數族群,促進族群和諧,建立多元、和諧、共榮的新臺灣文明。

在經濟發展方面,面對全球化、區域整合及大陸的崛起,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及「鎖國政策」,使得臺灣產業面臨空前危難。一方面,民進黨不願正視大陸已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及第三大貿易國的事實,遲遲不願直航,使臺灣產業優勢逐漸喪失,外人投資銳減。另一方面,東亞區域整合正快速形成,除東協各國外,大陸、日本及韓國均積極參與,臺灣卻不得其門而入,逐漸被邊緣化。因為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致使民間投資巨幅萎縮,政府公共投資又每年下滑,在消費及貿易疲弱之下,五年來國內經濟成長居亞洲四小龍之末。

本黨認為:為再創經濟奇蹟,臺灣必須提升產業競爭力,解決政府預算赤字,並採取下列措施:第一,必須因應全球化、區域快速整合以及兩岸經貿緊密的趨勢,循序邁向兩岸共同市場,並積極將臺灣打造成自由貿易島,以維持臺灣在全球貿易市場的地位;第二,臺灣必須持續提升產業研發創新的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改善投資環境,加速國際化,以維持臺灣產業國際競爭力;第三,因應臺灣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型態,臺灣必須推動精緻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的服務品質,並全面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促進觀光產業發展,進而創造就業機會;第四,臺灣必須以農民福祉為先,發展優勢農業,並積極行銷臺灣農產品,拓展大陸市場;第五,改善民進黨執政時所造成的財政惡化,平衡政府財政收支。

在社會生活方面,民進黨執政後人民的痛苦指數遽升、自殺率增加,本黨主張建構多元社會,保障民眾受教育、就業的機會,以開創人民幸福。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本黨主張營造清新的環境,豐美的文化,建立良好的生活安全體系,並打造健康、公益的新社會。

總之,民進黨執政後,臺灣陷入政治民粹化、經濟邊緣化、財政空洞化、族群對立化和兩岸僵局化的困局,我們不能坐困愁城,為了臺灣的發展,為了下一代的未來,我們必須讓臺灣告別慘綠年代,讓臺灣恢復社經活力,昂揚挺立於世界舞台。中國國民黨在此關鍵時刻,必須以改革理念號召更多支持者,以穩健包容來強化內部的團結,贏回執政權,再創臺灣新奇蹟!

基於前述主張,本黨以「民主、和平、新希望」為主軸,提出以下政策綱領及其行動綱要,以鞏固民主憲政來維護人民權利,以推進兩岸和平來確保國家安全,以促進民生發展帶給全民新希望:

政 策 綱 領

壹、創造對等雙贏、壯大臺灣實力
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反對變更國號、反對臺灣獨立、反對一國兩制。
主張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營造兩岸和平,實現互惠互利。
加強國防建設,確保國家安全,適度提高國防預算,加速國軍現代化。
推動對外關係,彰顯主權地位。
團結全球華僑,擴大聯繫服務。
推動兩岸媒體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相互瞭解。

貳、貫徹民主憲政、建設法治臺灣
尊重憲政體制,行憲重於修憲。
落實政黨政治,推動陽光法制。
推動選制改革,杜絕賄選歪風。
推動行政區域重劃,強化地方政府自治能力。
持續國會改革,強化立院功能。
加速落實司法改革,維護社會正義。
落實政府再造,強化文官體制。
增進公民參與,加強透明決策。
捍衛新聞自由,樹立公平公正的媒體規管機制。

參、創造臺灣優勢、振興國家經濟
打造自由貿易島,推動兩岸共同市場。
加強研發創新及品牌行銷,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改善投資環境,加速國際化。
推動精緻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
發展優勢農業,提升農民福祉。
推動財政改革,追求預算平衡。
健全資本市場,提升金融競爭力。
增加公共投資,加強交通路網建設,健全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推動清潔生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鼓勵文化創意,啟動媒體產業升級。

肆、建構公平社會、開創人民幸福
保障勞工權益,增進勞資和諧,改善就業環境,促進就業機會。
建構安全、公平、健康的青年成長環境,輔導青年生涯發展。
落實婦女保障政策,協助婦女發展與就業。
保障幼兒學習權益,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追求大學多元卓越,促進技職精緻化。
推動公教分途,充實教育經費,提昇國民數位素養,邁向學習型社會。

伍、促進族群和諧、建立公義社會
建立完整社會安全體系,加強多元化的福利服務。
關懷原住民發展,保障原住民權益。
重視榮民榮眷的權益。
重視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弱勢族群權益。
提升人口品質,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趨勢。
重視心理健康,減輕民眾壓力,增進生活素質。
加強社會治安,提升警務人員犯罪預防及偵緝能力,建設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陸、營造清新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加強生態保育,落實污染防治,充實都市基礎設施,確保永續發展。
積極參與全球環境保護活動,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
健全災害防救體系,提升緊急應變與災害防救能力,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重視地方文化特色,促進國民身心健康。

行 動 綱 要

壹、創造對等雙贏、壯大臺灣實力
營造兩岸和平,實現互惠互利
依循國統綱領,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建構台海和平區,在臺灣優先的前提下,逐步邁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統一。
兩岸擱置政治爭議,從事制度競賽,走向全面政經建設,形塑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的現代化國家。
積極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加強全方位交流,推動城市交流、政黨交流、高層互訪。
配合全球運籌中心,推動兩岸經貿鬆綁;促進兩岸資金、人員及資訊移動透明化,創造國際企業策略聯盟的環境。

在上述指導原則下,為邁向此一目標,本黨連主席於民國九十四年四月間訪問大陸達成連胡五項共同願景,未來本黨將全力推動:

一、促進盡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
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平等協商,就雙方共同關心和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推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
二、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三、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改善交流秩序,共同打擊犯罪,進而建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問題。
四、促進協商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
促進恢復兩岸協商之後,討論臺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
五、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
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台,包括開展不同層級的黨務人員互訪,進行有關改善兩岸關係議題的研討,舉行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議題的磋商,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組織商討密切兩岸交流的措施等。

另江副主席於民國九十四年三月間訪問大陸,達成之十二點共識,未來本黨將致力落實:
一、關於兩岸節日包機常態化,以及貨運包機便捷化,大陸持積極態度推動,國民黨將繼續派團磋商。
二、大陸願幫助臺灣農產品銷往大陸,國民黨將繼續派團磋商。
三、有關兩岸農業合作,大陸願協助臺灣農民到大陸發展,並保障臺灣農民權益;國民黨願促成兩岸農業合作。
四、大陸同意跟臺灣簽署台商權益保障協議。
五、大陸願為開放大陸民眾赴台旅遊做準備。
六、大陸正面回應,願進一步研究開放臺灣保險金融醫療運輸業問題,以及信息產業標準化問題的研究及制定。
七、大陸願促成兩岸媒體互派常駐。
八、關於大陸對台漁工輸出勞務問題,就漁工保險工資休息場所等,與臺灣民間行業進行磋商。
九、兩岸民間可進行縣市鄉鎮間交流。
十、大陸願對臺灣學生在大陸求學收取與大陸學生相同學費標準,並設獎學金。
十一、兩岸共同打擊犯罪。
十二、便利台胞往來大陸措施。

加強國防建設,確保國家安全,適度提高國防預算,加速國軍現代化
建構全民參與的現代化國防,藉以精實國軍戰力,落實「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指導。
依照國防法及國防部組織法,精簡高層,確立完整國防體制。
強化聯合作戰機制,充實三軍聯合作戰能量,發揮國軍統合戰力。
落實自主性國防科技政策,積極提升軍事科技研發與自製能力。
重視軍中倫理,尊重軍人榮譽,提升軍人地位,保障軍人權益。
推動對外關係,彰顯主權地位
擴大區域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及國際組織,鞏固及增進邦交,積極拓展與各國之實質關係。
強調安全、和平、繁榮、互惠、民主、人道等外交政策目標,以彰顯國家主權地位。
繼續推動經濟合作,善盡國際義務。
團結全球華僑,擴大聯繫服務
宏揚中華文化、加強語文教學、促進經貿事業、支援僑團活動,共同建構全球華僑的生命共同體。
認同中華文化者均為同胞,贊成自由民主者均屬同志;不分方言、地域、政治理念、宗教信仰,亦不分華僑、華人、華裔,共同謀求僑居生活之幸福與安全。
推動兩岸媒體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相互瞭解
促進兩岸媒體的資訊交流與互助合作,以增加兩岸人民相互了解,消除歧見,確保和平。


貳、鞏固民主憲政、建設法治臺灣
尊重憲政體制,行憲重於修憲
反對制憲、反對頻繁修憲。
貫徹憲政體制,推動政黨、選制、國會等政府體制相關配套改革。

落實政黨政治,推動陽光法制
制定「政黨法」,規範有關政黨之活動、競選、財務及政黨投資或經營事業進行合理規範與限制。
推動陽光法制,排除黑道背景或以暴力、賄選介入選舉者之參選機會。
制定「遊說法」,加強規範政商關係,杜絕特權關說;嚴格調查並懲處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不實者。
推動選制改革,杜絕賄選歪風
防止政黨選舉賄選、舞弊,政黨選舉準用選罷法相關規定。
配合立法委員選制改革,進行公平、合理的選區規劃。
修訂各項選舉罷免法規,嚴禁「政策性綁椿、買票」,以及選舉案件「選擇性執法」之情事發生。
為創造優質選舉的風氣,賄選案應速審速決,並研議民代遞補制度。
推動行政區域重劃,強化地方政府自治能力
積極進行行政區劃,配合單一選舉區之劃分工作。推動北中南區域整合,推動行政區劃,並依都會生活圈建構區域政府,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進行地方政府體制調整,擴大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財政、組織、人事自主運作權。
致力健全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建構中央與地方協議機制,確定統籌分配稅比例,加強地方政府自治能力,建立地方政府間良性競爭與互動合作之機制,並健全地方議會議事機能。進行地方政府競爭力之評鑑工作,作為財政補助之參考。
持續國會改革,強化立院功能
建立多數政府,內閣應由立法院多數支持組成。
強化立法院常設委員會立法與監督功能。
強化立法院預算審查功能,提升相關幕僚機關之職能。
加強立法院對行政機關行政命令之審查與監督功能,以保障人民權益。
健全立法院調查權,增進立法院監督功能。
加速落實司法改革,維護社會正義
慎重研議司法體制之變革,以維國家安定及司法運作正常。
加強司法制度的教育,裁判用語通俗化,排除人民接近正義的障礙。
研採「強制律師代理制度」,提升訴訟品質;推行「法律扶助制度」,維護無資力人訴訟權益。
慎用「緩起訴制度」、「認罪協商制度」及「交互詰問制度」,以減少訟源與維護實質正義,避免訴訟曠日廢時。
檢察官起訴權應慎重,根除選擇性辦案及排除任何政治力的介入,確實保障基本人權。
修改刑事訴訟法,保障被害人之地位及權益。
支持司法官、律師合併考試,每年至少考試二次;並採考訓合一制度,提升司法從業人員素質。
鼓勵大學法學教授參與司法實務,提高法律教學之實用性;研設司法官職務懲戒法庭,以淘汰不適任之司法人員。
確保檢察體系外部獨立,有效打擊黑金犯罪。檢察總長應採任期制,以活絡檢察體系人事。檢察官行政權移屬檢察總長;檢察總長之產生應經立法院同意。
全面檢討獄政制度,修訂刑法、監獄行刑法及行刑累進處遇條例等相關法律,全面檢討假釋制度及更生保護制度。
加強肅貪制度,建立完善防制洗錢機制,提升洗錢防制中心位階。
落實政府再造,強化文官體制
秉持精簡彈性原則,調整中央政府組織與員額。
建立政府的全方位策略管理制度,以落實績效管理文化。
加速推動數位化的公共服務基礎建設。建立一個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電子化政府,並加強公共資訊的透明化以及公共服務的平等性。
建立行政中立、績效導向的文官運作環境。積極推動與落實「公務人員基準法」、「政務人員法」與「行政中立法」,以建立無政治干預的文官運作環境。
增進公民參與,加強透明決策
強化地方政府支出審議機制,並推動地方政府再造,進行組織與人力之規劃與控制,杜絕浪費,排除黑金勢力介入政務運作。
擴大公民參與,激發公民社會意識,以地方基層民眾的自主性參與,促進地方政府決策的透明化與民主化,以使其地方政策得以反映基層人民需求,其基層建設能促進地方發展。
捍衛新聞自由,樹立公平公正的媒體規管機制
捍衛新聞自由,樹立媒體自律機能,重振新聞倫理及傳播道德規範;加速完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之相關立法工作,以建立公平、公正,可大、可久的媒體規管機制。


參、創造臺灣優勢、振興國家經濟
打造自由貿易島,推動兩岸共同市場
積極參與WTO新回合議題及國際經貿組織,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促進臺灣對全球商品與服務業貿易自由化,以及與全球產業技術合作。
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逐步邁向兩岸共同市場。
實現兩岸三通直航。
解除兩岸投資限制。
簽署兩岸租稅協定,避免重複課稅。
簽訂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保障台商權益。
協助臺灣金融保險、醫療及運輸等服務業赴大陸拓展市場。
簽訂兩岸貨幣清算協議,使台幣與人民幣在兩岸間自由兌換。
推動兩岸資訊及通訊產業標準化,建立兩岸產業共同標準交流機制。
加強研發創新及品牌行銷,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發展臺灣成為「亞太創新及研發中心」,維持國家科技研發經費每年不低於10%的穩定成長,建構大學卓越研究中心,並推動國際研發合作,加速創新研發。
以北、中、南三個科學園區為發展核心,打造科技島,並發展具有地方特色之創新產業園區。
加強對民間企業研究發展補助,並逐年增加業界科專經費比例至少占科專總經費的25%。
改善投資環境,加速國際化
尊重專業、全盤規劃,開發水資源,徹底解決缺水及電力不穩問題。
放寬外籍與大陸之科技及管理人才來台工作限制,配合科學園區發展,建立居住環境良好的「國際村」,吸引國際人才來台工作生根。
推動精緻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
加速兩岸直航,大幅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重塑臺灣觀光資源,改善整體觀光發展環境。
推動健康產業,提升醫療照顧品質,鼓勵發展幼兒及銀髮族服務產業。
建構良好的文化創作空間,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優勢農業,提升農民福祉
推動兩岸互利互補之農業交流,協助農民團體推動臺灣農產品拓銷大陸市場。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優勢農業,推動休閒農業,建設繁榮農村。
增進農民福利,照顧農民生活, 設立農業部及強化農民組織,提升服務功能。
維護生態環境,加強國土保安,追求農業永續發展。
改善內陸養殖環境,推動海洋箱網養殖,調整遠洋漁業,加強漁產運銷,改善漁工管理制度。
推動財政改革,追求預算平衡
全盤檢討稅制及相關法令,擴大稅基、降低稅率、減少減免、推動稅制改革為目標,達到社會公平正義,符合國際租稅潮流。
嚴格控制支出,增加收入,以達到預算平衡及簡政輕稅便民之財政目標。
配合行政區劃,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健全地方財政,以縮短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地域間財政平衡。
落實公營事業民營化政策,提高國有財產之使用效率,以改善政府財政。
健全資本市場,提升金融競爭力
推動金融機構良質合併,促進業務現代化、多元化,健全發展資本市場,以提高金融體系競爭力。
強化金融監理一元化機制,維護貨幣及外匯政策獨立自主,促成金融業務及資訊透明化。
擴增企業融資管道,健全銀行、證券及保險公司之體質,加速金融業務現代化,以強化金融體質。
增加公共投資,加強交通路網建設,健全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推動清潔生產,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建設優質運輸網路,強化都會區大眾運輸服務,完成環島快速公路建設及便利殘障交通需要。
推動數位臺灣升級計畫,佈建環島光纖骨幹,達到光纖到府的目標,以縮短城鄉差距,實現全國寬頻上網的理想。
推動運輸智慧管理,加強航運軟硬體建設,建設亞太航運中心新景象。
推廣再生能源技術,健全能源結構與開發多元能源,建立「低碳家園」。
研發清潔生產技術,提倡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鼓勵文化創意,啟動媒體產業升級
鬆綁管制,建立優質媒體市場環境,輔導影音媒體,強化整體產業在國際市場之競爭力。


肆、建構公平社會、開創人民幸福
保障勞工權益,增進勞資和諧,改善就業環境,促進就業機會
鼓勵勞資自治,積極推動工會自主,並協助其能力之提升。
促進勞工參與,鼓勵員工分紅入股,建立和諧勞資關係。
推動勞資對話機制,鼓勵勞資雙方參與與落實勞動政策之執行。
推動勞資爭議處理機構專業化與專職化。
提供稅負誘因,鼓勵勞工教育訓練投資,以提升勞工就業能力。
建立有效因應勞動市場彈性化的就業及社會安全機制。
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機制,建立職災風險控管措施。
鼓勵民間團體參與職業訓練機制,強化職訓與就業服務的整合。
修訂就業保險法,擴大失業給付適用對象,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經濟生活。
建構無年齡、種族與性別歧視之就業環境,修正勞動法令中之年齡上限及年齡與性別差別待遇規定。
建構有效失業通報與就業服務系統,提供原住民與弱勢族群完整就業安全網。
提供偏遠與離島地區居民快速獲得職業教育與訓練之就業服務措施。
提供國民終身學習與技能訓練的機會,培養勞工跨領域、跨文化、國際化、資訊化的能力。
因應勞動市場國際化趨勢,提升國民國際就業能力,強化相關就業輔導服務措施。
建構安全、公平、健康的青年成長環境,輔導青年生涯發展
制定、修正保障青年權益的法規與制度;提供青年公平、多元且充分的教育及生涯發展機會。
舉用青年參與決策,引進新血輪參知政事;提升青年勞動參與率,建立機制協助青年參與國家建設。
提供青年參與志工服務及展現才華的機會;鼓勵青年散發熱情、實現自我,追求人生理想。
強化體育健身觀念、提升人文美學、開闢休閒資源、場地,倡導青年健康休閒。建置各類輔導系統與網路,對偏差行為、問題行為的邊緣青、少年給予充分的關懷與協助;導引青、少年自我期許、自我負責的理性思考與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念。
落實婦女保障政策,協助婦女發展與就業
積極協助婦女就業,推動彈性工時、育嬰家事假、居家上班等措施。訂定家庭支持法案,提供單親及其他弱勢經濟、居住與就業等之協助。
落實性侵害、性騷擾及家庭暴力之防制,加強婦女人身安全之保護與庇護,有效整合警政、司法、衛生、福利、教育之服務網絡。
保障幼兒學習權益,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追求大學多元卓越,促進技職精緻化
提供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保障幼兒受教權益;強化幼兒生活教育,加強幼教機構管理;改善公私幼教老師待遇;提供幼教老師在職進修機會。
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充實全人教育內涵;落實學生本位課程,增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學優質化,紓解升學壓力;重視外語札根,培養國民世界觀。
大學學費合理化,弭平公私立補助差距;促進教育均質化,落實教育機會平等。尊重大學自主,提升學術研究品質;促進大學多元發展,創造自我特色;推動大學國際化,邁向世界級大學。
重視技職教育,促進產業競爭力;發展精緻高職教育,調整擴張綜合高中政策;落實專業而權威性的證照制度,建立生涯導向之技職教育;鼓勵技專校院教師專業升等制度,加強產學合作創造雙贏。
推動公教分途,充實教育經費,提昇國民數位素養,邁向學習型社會
建構教育人員專屬人事制度,齊一公私立教育機構人員規範與待遇;推動公立教育機構法人化,藉由公教分途、人事革新,促進教育發展。
充足教育資源,擴大教育經費占GNP比例;改進教育資源之分配,重建教育預算保障機制;?勵私人興學,提升民間教育投資比重。
提升國民電腦素養,加強網路基礎建設;推動遠距學習,促進網路產業發展;強化e世代人才能力,推動城鄉數位無落差。
提倡終身學習風氣,增進多元學習管道;鼓勵民間企業團體,提供在職進修機會;提升全民學習意願,邁向學習型社會。


伍、促進族群和諧、建立公義社會
建立完整社會安全體系,加強多元化的福利服務
強調多元化的福利體制,兼顧弱勢需求與全民發展,以平衡與永續作為建構當前社會福利的原則;降低民眾生活上的各種災害風險,建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
制定社會福利基本法,明訂中央與地方權責以及社會福利預算之最低保障。
改革全民健保,建立新健康保險市場,以購買健康為目標,確保人人享有公平的醫療照護。
關懷原住民發展,保障原住民權益
提升原住民族之政經社會地位,致力於強化原住民族法制。強化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的機會與能力及落實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以開創原住民族永續發展新紀元。
彰顯原住民族教育發展的主體性,普及原住民族幼兒學前教育、全面補助就學經費、優先實施十二年原住民義務教育。
共創多元文化的社會,保障原住民傳統文化。
輔導原住民充分就業,強化原住民族職業技能訓練、積極落實推動原住民工作權益保障法之規定。
維護原住民族健康,建構原住民長期照護網絡、充實原住民族地區醫療資源、建立原住民族優生人口的醫療體系。
建構原住民族專屬福利模式,充實原住民族社會福利人力供需機制、規劃專屬原住民族托育服務及建構「住者有其屋」的居住環境與住宅目標。
振興原鄉經濟,發揚民族產業加速推動「產業文化化」及「文化產業化」,以吸引觀光人潮,增加原住民族收益。
妥善協議「傳統領域」,具體回應「還我土地」及「傳統領域」訴求。
開創部落婦女就業機會及制定「原住民族婦女扶助自治條例」。
獎助原住民經營平面媒體、部落社區報等改善原住民地區普遍收視不良現象提升原住民族社區網路化,並鼓勵原住民族使用網路,促進原住民族生活邁向資訊化、數位化新境界。
重視榮民榮眷的權益
照顧退役軍人其眷屬是對現役軍人的一種保障與鼓舞。退輔工作應結合環境變遷,如人口老化以及國軍精簡之趨勢。除落實安養、醫療、就業、就學及服務照顧之現行工作外並應兼及榮眷,以及隨社會進步提升服務品質。軍人退輔不僅僅是生活的安養、救濟等等,退伍軍人更需要一份社會的「尊重」與個人的「尊嚴」,才能使軍人「退」得安心。
重視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弱勢族群權益
建構客家族群公平合理發展空間;建立優質之客家語言、文化環境;積極培訓、拔擢客籍政務及文化人才,俾客家人有自信地維護文化傳承。
落實憲法精神,保障蒙藏民族權益,培育蒙藏人才,傳承蒙藏文化。
建立長期照護系統,推動長期照護保險,以落實老人保護網絡與通報系統。
建構健康的生育及成長環境,以降低身心障礙發生率,建立完善便利的復健與安置機構,提供身心障礙者教育、職訓與就業機會,以保障其受教權及發展潛能,融入社區,進而貢獻社會。
支持家庭功能,提供預防性家庭服務,尊重不同型態家庭之文化,重視跨文化家庭的新興需求,協助面臨危機家庭度過難關。
重視青少年權益之保障,擴增青少年休閒娛樂設施,全面推動學校社會工作,配合民間兒少服務團體,協助及輔導有特殊需求的學生,並預防中輟和偏差行為。

提升人口品質,因應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趨勢
檢討人口政策,結合國籍法、托育政策及生育促進版法之修訂,針對我國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之趨勢做整體因應規劃,以提升人口品質,並維持適量人口結構。
重視心理健康,減輕民眾壓力,增進生活素質
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推動健康影響評估,加強疾病預防機制,以追求全民健康為目標。
重視心理健康,提升民眾處理壓力的能力,增進生活素質。
建構社區心理衛生網絡,重視民眾心理健康,強化自殺防治機制,以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加強社會治安,提升警務人員犯罪預防及偵緝能力,建設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結合經濟與治安燈號,建構治安預警系統,全力打擊犯罪,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推動社區聯防,建立安全社會,落實國際和兩岸警政合作,建立海內外治安網,致力打擊犯罪。
改造治安體系,中央設置治安委員會,整合打擊犯罪力量,並建立警察專屬人事制度,推高警察待遇,提高警官職等。
中央統一編列預算,提高警察執法效能,並推動警察專業化,建立廉能警政,為民眾提供最佳警政服務。


陸、營造清新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加強生態保育,落實污染防治,充實都市基礎設施,確保永續發展
保護自然地理與林相,促進生態平衡,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育,維護生態環境。保護自然景觀與資源,維護文化古蹟與遺址,加強自然資源之管理,減少自然災害。
加強沿海及漁場資源保育,確保海岸及海洋資源永續利用。
加強金門、馬祖及澎湖等離島建設。
加速河川整治與污染管制,提升下水道普及率與親水環境;推動地下水復育合理運用,減少地層下陷與水質劣化問題。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建構舒適健康的生活空間,推動都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質,確保國土永續利用。
完善廢棄物回收處理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加強有害事業廢棄物之管理,維護安全環境。
積極參與全球環境保護活動,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成長
遵循「廿一世紀議程」,參與全球推動永續發展行動。
積極因應國際公約,堅守各項環境保護無悔措施。
落實綠色國民所得帳,創造經濟成長兼顧環境保護。
主動參與國際合作,促進資源與環境的永續經營。
健全災害防救體系,提升緊急應變與災害防救能力,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落實社區災害防救系統,建立全民消防救災架構,以強化社區自救、應變與救援能力。
整合地方基層防災體系之機能,建立跨縣市區域聯防救援組織,提升地區災害防救計劃之規劃與執行能力,並利用民間救難組織與社會義工團體,融入災害防救之演練與應變體系。
健全中央災害防救專責機構,統一緊急應變之事權,整合災害搜救團隊,建立迅捷有效的災害防救通訊網路和指揮系統。
設立全民防災救災基金,以附加捐方式籌集,做為重大災難救助之用。
重視地方文化特色,促進國民身心健康
整合社造資源,加強文化資產之保存研究;強化博物館的功能;振興地方產業文化;促進文化交流,以重建具公民意識的社區文化。
強化文化機構及藝術展演場所之藝教功能,健全藝術補助,培養藝術人才,以發展精緻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養。
推動文化產業化,提升文化產業品質,擴大文化產業範圍,加強文化經濟研究,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深化文化生活化。
推動全民體育,落實運動人權;強化運動科學研究,重點突破競技水準;改善體育組織體質,推展國際體育交流;發展運動產業,多元籌措體育財源,以促進國民的健康與活力。
 

page image
附件:
回上頁